热线电话:13521159782 0311-68123511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专题报道

中国养猪业的十大问题或困局

来源: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组委会会长 时间:2023-03-13 作者:中国养猪业的十大问题或困局 浏览量:

中国养猪业面临的问题或困局很多,这些问题或困局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热点、焦点,今年“两会”期间,行业内的两会代表“提议”、“提案”也有所涉及,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引起猪业同仁们的共鸣与思考,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破局之道。

一,猪病问题

中国养猪业最大的风险是疫病。放眼世界,中国猪病最多、最复杂。猪病疫情是导致中国养猪业生产水平低下、养猪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是制约中国养猪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如何解决中国猪病疫情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或猪场疫病防控问题,而是政府层面的全国性猪病大环境净化与控制问题。中国目前比较流行的危害较大的七大病毒性猪传染病:非洲猪瘟、蓝耳病、猪瘟、伪狂犬、口蹄疫、圆环、流行性腹泻,四大细菌性传染病:支原体(气喘病)、大肠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混感综合症流行,全国猪群几乎都是亚健康,免疫抑制性疫病普遍存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危害最大的仍然是非洲猪瘟,疫情流行形势严峻。进入2023年以来,北方疫情比较严重,如东北、山东,今年疫情流行有由北向南发展的趋势。养猪业者迫切期待着安全高效的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上市。疫病风险是中国养猪业的最大风险,也是散户养猪、家庭农场养猪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我们相信,随着规模化养猪、集团化养猪的快速发展,随着养猪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猪病形势会逐渐好转,非瘟等疫情会逐渐得到稳定控制。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要采取综合措施,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群,三手都要硬,搞好生物安全是基础,提高猪群免疫力、健康度是根本。

二,成本问题

中国养猪成本高,比欧美养猪发达国家要高出三分之一以上,除了猪病因素和养猪技术因素以外,主要原因是饲料成本高。大型猪企、集团猪企的饲料成本占完全养猪成本的60~70%,规模猪场、家庭农场的饲料成本占完全养猪成本的70~80%。饲料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玉米、豆粕、麦麸等主要饲料原料成本太高。目前猪企都在调整饲料配方或发掘替代饲料原料,以求降低饲料成本,但效果有限,也不是长久之计。能够替代猪饲料蛋白原料、能量原料的谷物不多,再说如此巨大的饲料需求量,任何一种新开发的主饲料原料成本都会被推高,最后还是拉高饲料成本。提高玉米、大豆、大麦等饲料主要原料的农业生产水平及其产量,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才是解决饲料成本高的长久之计。玉米、大豆、大麦等粮食价格降不下来,饲料价格就降不下来。除了饲料成本居高不下,其他养猪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如非瘟等疫病防控成本、兽药成本、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猪场投资建设与机械设备成本……中国养猪成本高,猪病多,也是中国猪肉在全球市场上没有竞争力、难以出口的主要障碍。养猪业的第一竞争力就是养猪完全成本。养猪完全成本是评价一个猪企养猪水平、经济效益的最终指标。就拿集团猪企、上市猪企来说,养猪完全成本目前一流水平8元/市斤左右,二流水平9元左右,三流水平10元左右。降本增效永远是猪企的主旋律与生命线。绝大多数猪场、猪企生产水平的进步(降本增效)追不上市场完全养猪成本的提高,即使是牧原温氏等一流猪企,非瘟前后养猪完全成本也提高了2元/市斤以上。

三,生产水平问题

中国是养猪大国,无论是生猪存栏量还是年生猪出栏量均是全球的一半以上。但是,中国不是养猪强国。体现养猪生产水平的指标MSY~平均每头母猪年出栏生猪数,丹麦、荷兰等30头以上,欧洲美国平均22头以上,而中国非瘟前只有17头左右,目前不到16头。我们每年要饲养4000万头以上的能繁母猪,才能生产全国人民所需要的七亿头猪或4500万吨猪肉。生产水平低下、生产效率低下,这是粮食资源、土地资源、人财物资源等社会资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养猪综合生产水平问题也是影响中国养猪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影响中国养猪生产水平的因素:猪病、育种、饲料营养、动保、环控及规范化、标准化猪场管理。

四,育种问题

中国猪育种落后,尤其是占中国市场主导地位的外三元杜长大原种猪,一直依赖国外进口,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本土猪保种与育种更落后,本土猪市场占有率已经不到10%,建国以来搞的许多土洋杂交配套系都失败了,没有一个得到推广应用。联合育种搞了许多年,没有进展。目前中国猪育种主要依靠集团猪企、上市猪企和专业的大型猪育种公司,各行其是。中国猪育种不存在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只是缺乏长期主义、合作意识。中国解决猪“种芯”问题,真正能做到长期搞好育种的,未来也只能寄希望于这些种猪与商品猪配套发展的一体化集团公司。目前中国猪育种方向要实现两个转变:一,从注重瘦肉率、料肉比、日增重、繁殖力向“猪好养 肉好吃”转变;二,从注重外三元普通猪肉向本土猪中高端猪肉转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希望猪基因育种等高科技能给未来的中国养猪业带来质的飞跃。

五,环保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养猪环保越来越严,压力越来越大。养猪环保主要是粪污无害化处理,粪污还田,种养结合,资源化利用或循环利用,生态养猪、绿色养猪。主要问题,目前猪场粪污处理模式,实际上已被环保政策逼上工业化之路,事实上种养分离、畜牧业与农业分离、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解决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利用问题,粪污还田、种养结合是正确方向,但首先要解决养猪业与种植业脱离问题,要解决农民使用有机肥积极性问题,要解决农民配合猪场灌溉标准粪污排放问题,还要解决“工业化处理”给养猪场、养猪企业带来的难以承受的高成本问题,养猪环保迫切需要国家层面、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与政策规划支持。在中国,种养结合、生态养猪,不能实施还有一个因素:养猪大省养猪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绝大多数猪场没有足够的配套土地提供粪污还田消纳,中国的家庭农场环保模式也很难照搬欧洲家庭农场的生态环保养猪模式。中国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应各种不同养猪模式的规范化标准的长期稳定的环保政策。

六,猪周期问题

中国猪周期问题,猪市波动太大,一直是行业内人士的困扰。非瘟前,三、四年一个周期,非瘟后变得无规律可循。可以确定的是,随着规模化养猪、集团化养猪占据主导地位,未来猪周期趋势是向好的,猪周期将越来越被熨平,猪市波幅会越来越小,中国养猪业将进入供需平衡的微利时代。但仍然有不确定因素,比如非瘟等特大疫情,集团化养猪盲目扩张等。散户养猪、家庭农场即中小猪场越来越少,失去市场主导地位,市场投机性主体将转移到规模猪场、集团猪企。影响未来猪周期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非瘟等特大疫情,大型猪企的盲目扩张,行业外的资本搅局。熨平猪周期,中国养猪业的市场经济也需要国家政府的计划经济、宏观调控。建立完善全国养猪大数据及猪市预警机制、平台,至关重要。

七,政策与金融支持问题

非上市的民营猪企、规模猪场、中小猪场即家庭农场的政策与金融支持问题,一直备受行业内人士关注。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一直没有妥善解决,相关扶持政策也没有落实到位。个人认为,政策与金融支持应该倾斜于先进的规模猪场、大型猪企及本土品种猪场,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供给侧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国的疫病环境与农民经济环境,不宜再提倡、支持散户养猪。重点支持集团公司+家庭农场模式,重点支持本土猪及其中高端猪肉产业,重点支持非瘟等重大疫病疫苗研发与中兽药研发,重点支持全国大环境政府层面的猪病净化、基因育种、环保治理、养猪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支持养猪业及其上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创新,促进中国养猪业高质量发展。取消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形式的各项补贴政策,支持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带动家庭农场共同发展的“公司+养户”集团化养猪模式发展,限制自繁自养集团化养猪模式的过度发展,支持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合作模式发展,限制集团猪企多元化、全产业链发展。

八,抗生素问题

养猪过程中使用抗生素问题,要结合中国国情及现实,不同的历史时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中国猪病问题没有明显有效解决之前,不要不合时宜地推广“无抗”养猪,更不能“禁抗”,否则中国养猪业损失巨大。提倡“减抗”、“替抗”,不要滥用抗生素,要科学使用抗生素。育肥猪出栏前要严格控制休药期、控制药残,确保猪肉食品安全。中国猪病大环境,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几十年内还离不开抗生素、离不开疫苗、离不开消毒剂。发展中兽药,中西医结合,是“减抗”、“替抗”的最有效途径,比如印遇龙院士团队研发的“西荟素”中兽药复方制剂、西南大学张洪培团队研发的“隆科1号、隆科2号”中兽药复方制剂等,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中兽药复方制剂,不仅是广谱抗菌,也是广谱抗病毒。中兽药产业也是中国特有的动保领域的绿色产业。净化猪病、改善猪病大环境以及提高猪群健康度、免疫力、抗病力是中国养猪业“减抗”、“替抗”乃至未来“无抗”的前提与基础。

九,本土猪问题

中国养猪市场基本上被外三元杜长大垄断,其市场占有率90%以上,本土猪市场占有率不到10%,并且几乎都是些散户养猪或家庭农场养猪。中国本土猪保种越来越困难,保种场均处于亏损或勉强度日的境地,许多本土品种猪濒临灭绝。中国本土猪品种资源丰富,与外三元杜长大相比较,其优点是适应性强,耐粗饲,产仔多,肉质好,适合中国人口味。本土猪缺点是,瘦肉率低,饲养期长,日增重低,料肉比高。规模化养猪、现代化养猪,本土猪饲养成本高,如果没有高增值、高溢价,经济效益低,就会亏损,没有市场竞争力。本土猪的出路只能是生产中高端、高端猪肉。未来,规模化养猪尤其是集团化养猪占据中国市场主导地位,主要生产杜长大普通猪肉即大众猪肉,家庭农场或中小规模猪场主要生产本土猪中高端猪肉,各种养猪主体和谐发展,规避养猪行业同质化竞争,避免养猪行业内卷化。当然,也可以通过集团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发展本土猪暨中高端猪肉产业,猪企照样可以做强做大,参考温氏等先进的“公司+养户”模式,把生长育肥猪交给养户放养,发挥农民养户的优势,发挥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的优势,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振兴乡村。发展本土猪产业,打造中国中高端、高端猪肉品牌,引导猪肉消费质量升级,不断满足小康社会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好吃”猪肉、高端猪肉需求。

十,发展模式与趋势问题

农业现代化,包括养猪业现代化。规模化养猪、集团化养猪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散户养猪、家庭农场养猪与规模化养猪、集团化养猪多种形式长期共存,只是市场占有率前者越来越少,后者越来越多。提倡、支持多种形式养猪合作共赢模式,遏制集团化养猪、全产业链养猪模式形成行业垄断。由于国情不同,尤其是猪病大环境不同、土地资源等自然环境不同、人文文化环境不同,中国养猪业未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不可能是独立的欧洲家庭农场模式,也不可能是美国模式、丹麦模式,中国养猪业发展模式是中国特色养猪业模式。中国过去搞的农村集体小区养猪模式、合作社养猪模式,早已被实践证明是不可行的,不要再重复走失败之路、资源浪费之路。有公司搞“联盟”或“联合体”发展养猪模式,我也不太看好。在中国养猪业,只存在两种合作模式,一种是兼并重组、收购与被收购、控制与被控制合作模式,即大鱼吃小鱼;一种是服务与被服务模式,养猪业及其上下游企业之间资源互补、互通有无的买卖关系。由于养猪业风险大,合作成功的基础,是一家独大的以一家企业拥有绝对领导权控制权的紧密性合作模式。松散型的合作模式、契约式合作模式,在中国很难进行,比如养猪“联合体”、“联合育种”、“饲料联盟”、“动保联盟”、猪企与屠宰企业契约合作,包括猪业协会、商会组织。中国走的是集团化养猪之路,集团化猪企走的是全产业链之路。独立的家庭农场或一般规模猪场的生存之路,或者走附属于集团公司的“公司+养户”合作模式之路,或者走差异化养猪、特色养猪之路,别无它路。避免同质化竞争,规避不公平竞争及行业内卷化,各种不同规模的养猪业者才能和谐发展、共同发展。中国养猪业进入集团化时代、微利时代、高质量发展时代,集团猪企如何发展?也要慎思慎行。集团猪企单体猪场要适度规模,不要走“航母”猪场之路,不要走“高大上”猪场之路,不要走“高楼”猪场之路,更不能走盲目扩张之路……否则疫病爆发风险、资金链断裂风险、破产倒闭风险离您不远了!

事与愿违,中国养猪业,我们所希望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合作养猪模式破灭了,我们所希望的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养猪模式破灭了。仍需努力,中国养猪业,我们所希望的种养结合生态养猪模式困难重重,我们所希望的中国养猪业健康、稳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分享到:
客服服务热线
13521159782
0311-68123511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畜牧人才关键字:畜牧人才网 饲料人才网 兽药人才网 宠物人才网 中国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网 畜牧在线人才网
冀ICP备15024754号-8

冀公网安备 1301090200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