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521159782 0311-68123511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水产动态

广西钦州:优化结构发展越冬养殖 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畜牧人才网 时间:2020-01-21 作者:水产人才网 浏览量:

  进入新年一月份,查干湖冬捕大戏正在如火如荼上演,远在几千里外的钦州经历了入冬后也慢慢有了寒意。平静的海面放眼望去铺满了一张张蚝排,在阳光照耀下,星光点点,交织出一幅渔业优美画卷。眼前所见,只是钦州发展越冬养殖的一隅,在海面蚝排上、鱼塘水库中、滩涂浅海下、冬棚虾塘内,勤劳的钦州人善于抓住钦州冬季良好温光资源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水产越冬养殖,进一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促进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万亩蚝排优美画卷 梁武/摄

万亩蚝排优美画卷 梁武/摄

  扶持全季贝类养殖 引领发展“碳汇渔业”

  利用近江牡蛎(大蚝)、文蛤等贝类养殖不用药、不投喂、不受冬季影响生长的特点,扶持发展浮筏吊养殖和浅海贝类底播生态养殖,新增海水底播养殖2万亩。加快推广建设一批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苗种生态育苗、浮筏标准化吊养育肥基地。全市形成了5个万亩连片大蚝养殖基地,15个标准化大蚝吊养基地,目前全市大蚝、文蛤等贝类养殖面积为15.1万亩,占全市海水养殖面积73%,养殖产量28.1万吨,占海水养殖产量的80%,产值约 24亿元,占渔业产值的的30%。大蚝、文蛤、蚶等贝类养殖过程中通过滤食浮游生物吸收海水中的碳、氮、磷等有机物,对海域环境起到良好的净化水质清洁作用,不仅有良好经济价值,还兼具生态效益,已发展成为钦州海洋渔业经济结构中高质、高效、可持续的“碳汇渔业”。

冬季大蚝 农丰/摄

冬季大蚝 梁武/摄

  推广越冬错季模式 提升产品产能产值

  一是加大力度抓好对虾越冬大棚养殖。积极推广越冬大棚养殖技术,把冬虾养殖模式作为打造特色养殖品牌,促进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引导合作社、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转变养殖方式,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虾大棚越冬养殖亩产值2.8万元,经济效益是春、夏季养殖虾的价格的一倍。今年全市新增冬虾养殖面积1500多亩,对虾产品将在春节后分阶段上市销售,预计产值超亿元。通过冬虾养殖,带动钦州市万亩海水池塘发展水产越冬养殖,推进集中连片养殖池塘、越冬池塘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升养殖产能、鱼类安全越冬能力,有效促进渔业稳增长和农民增收。二是建设优质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拓宽销售渠道,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各类优质特色水产品的需求,提高冬季养殖生产综合效益。浦北、灵山等内陆县区种黑麦草、桂牧1号象草发展流水生态养鱼势头不减,种草流水养鱼面积达5000多亩;沿海钦南区、钦州港区发展金鲳鱼、鲈鱼、红鱼越冬养殖。巩固和发展官垌鱼、青蟹、海水石斑等主导品种的同时,积极引进推广适销对路的东方螺、巴沙鱼、淡水石斑、淡水龙虾、鸭嘴鱼等新品种,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提高养殖综合效益。三是推动我市大中水面生态渔业建立地产活鱼冬储库,实现地产鱼均衡上市和优质优价,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10.5万亩,突出引导养殖主体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体空间,采用人工调控的放牧式等生态增养殖模式,提升“自然鱼”产能。

越冬虾养殖大棚 梁武/摄

越冬虾养殖作业 农丰/摄

  强化冬季指导服务 培育龙头引领发展

  一是抓好技术培训。现代渔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服务,冬季不仅是抓生产的关键期,更是充电的好时节。组织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服务组,深入生产一线主动做好水生动物病害防治、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结合开展产业扶贫,引导养殖户加强鱼虾生长冬季管理,抓好病害防治,重点是加强辖区鱼虾养殖的管理与病害测报,服务渔业生产,加大现代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水产品质量与价格竞争力。二是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依托龙头带动特色高效水产业发展。全市水产业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到 14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3.5万人就业,带动1.3万户发展渔业生产。合作组织基本覆盖大蚝、对虾、罗非鱼、龟鳖、山溪流水养草鱼等我市特色优势品种,并发挥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及时掌握水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为养殖生产和营销商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组织参加等区内外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等,实现产品销售畅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钦州市农业农村局 文/李选积 叶建春 图/梁武 农丰)

越冬虾 农丰/摄

水产人才网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521159782
0311-68123511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用微信扫一扫